衛教文章 新陳代謝科/內科 蔡宗霖醫師
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 -- 腎病變
這個月診所來了一位新病人,34歲的翁先生,自述知道血糖高已數年,然之前並無就醫控制。抽血驗尿檢查後發現糖化血色素高達15%,且有蛋白尿並已為第三期糖尿病腎病變,因病況嚴重故在診間衛教了許久。
我國糖尿病之糖尿病腎病變的盛行率從2000 年的 13.32%,逐年上升至 2009 年的 15.42%;接受透析的末期腎衰竭盛行率由 2000 年的 1.50% 上升至 2009 年的 2.46%。
糖尿病腎病變是目前全世界導致慢性腎臟病(CKD) 和末期腎衰竭(ESRD) 的重要原因。由第1 型糖尿病合併糖尿病腎病變患者之觀察,其病程會從早期的微量白蛋白尿 (> 30 mg / 天),進展到巨量白蛋白尿 (> 300 mg / 天),腎絲球濾過率開始降低,而最終進展到末期腎衰竭。在美國,約有20 萬糖尿病腎病變患者進入ESRD,這些患者的年死亡率約為20%,高於許多癌症的死亡率。在我國,糖尿病腎病變亦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
糖尿病腎病變之篩檢方法:
檢測尿液中白蛋白和肌酸酐的比值(UACR)與檢驗血清肌酸酐並換算成 eGFR。臨床上糖尿病患 UACR>30 mg/g 或 eGFR < 60 mL/min/1.73m2) 且無其他原發性腎臟疾病通常就可以診斷為糖尿病腎病變,分期如圖表所示。

糖尿病腎臟病變的致病機轉與病理變化
高血糖、高脂血症和胰島素抗性,可能誘發糖尿病腎病變。內皮細胞功能失調、腎絲球硬化及腎間質微血管之喪失與足細胞的受損及一些發炎路徑都參與糖尿病腎病變發生及進展的機制。

糖尿病腎病變的預防和治療
如何預防糖尿病腎病變的產生呢?基本方法有
(1)血壓控制。血壓建議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而已有蛋白尿的糖尿病患建議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2)血糖控制,糖化血色素(HbA1c)應控制在7%以下
(3)治療高血脂
(4)限鹽、蛋白質:糖尿病腎病變鈉的攝取量為每天小於1.5-2.3 公克 (約3.75-5.75 g鹽),對血壓控制有益,且可能有助於降低蛋白尿風險。而飲食蛋白質攝取量建議為0.8 公克/公斤/天。
(5)適度運動及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糖尿病病人只有小心的注意,藉由準確的實驗檢查早期發現腎病變,儘早施行腎臟病的保護性治療並積極調整生活中的危險因素,才可減緩腎臟功能的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