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文章   疼痛科/外科   陳秉澤醫師

疼痛治療新利器:超音波導引疼痛注射及增生治療

一位50歲男性,因為右手麻痛之前在復健科被診斷為第五第六頸椎狹窄,持續復健中,但是這位民眾本身覺得麻痛的改善很小,剛好因為車禍外傷傷口癒合不佳至陳秉澤醫師門診就診,陳秉澤醫師先幫這位民眾安排清創手術,傷口癒合的比較好之後,陳秉澤醫師再為這位民眾安排超音波導引頸椎第五第六頸椎神經根注射藥物,注射後這位民眾覺得症狀改善相當多,麻痛程度僅剩一點點,陳秉澤醫師再為這位民眾衛教平常應注意的姿勢,希望能把民眾的問題好好改善。


《疼痛治療新利器:超音波導引疼痛注射及增生治療》

 在過去,大部分的肌肉關節疼痛,都是靠吃藥或復健去緩解,但是其實有蠻多疼痛問題其實經過吃藥或者是復健其實改善程度都非常的有限,近年來疼痛治療的觀念持續進步加上超音波儀器的解析度提升很多,在超音波導,找出疼痛的真正問題點,再經由即時的超音波導引,看著針進入疼痛真正的位置,送入藥物而不傷到重要結構,已經是近年來的治療趨勢。 分享以下幾個實際案例:


1.右手腕麻痛-腕隧道症候群

正中神經在手腕地方被周遭組織壓迫,症狀是手部前三指半會有麻、刺痛或感覺異常,最常發生在夜間或騎摩托車時麻到需要甩手,嚴重時甚至有可能合併手部無力(如扭毛巾、拿筷子),常見女性、中年、過度使用手部的工作民眾。除了神經傳導與肌電圖檢查外,超音波可協助診斷及治療,除了看到神經腫脹,也可檢查是否有其他造成壓迫的原因,並在超音波導引下,讓藥物精準注射到神經旁,達到治療目的。


2.手肘外側痠麻痛-網球肘

長期使用電腦、過度出力或運動後常見之網球肘(肘外側伸肌肌腱病變),臨床上可從位置及理學檢查診斷,再搭配超音波看是否有局部血流增加,更可精細診斷肌腱腫脹及發炎,適時再配合超音波導引疼痛注射,會讓整體治療效果更好

 

3.肩膀疼痛

超音波用來診斷肩部問題,是相當的方便,如常見的肩夾擊症候群,超音波下可能看到肩部的滑囊發炎或者是有無鈣化性肌腱炎甚至是旋轉肌斷裂。超音波影像可協助診斷,並協助針刺入抽出積液並給予藥物注射治療。五十肩(沾黏性肩關節囊炎),會造成慢性疼痛以及肩關節活動度下降;除了傳統藥物與復健治療,可視情況接受超音波導引注射,降低肩關節內發炎、擴張肩關節活動度,改善疼痛。

 

4.下背痛:

急性或慢性下背痛是民眾來求診的常見原因,多數下背痛可以經過休息、藥物治療或復健儀器治療達到一定疼痛的緩解,但不少疼痛可能是來自於腰椎小面關節症候群或者是脊隨神經壓迫,會有下背痛與下肢酸麻等症狀,如果脊髓神經壓迫程度還不是非常嚴重到需要開刀介入時,可在超音波導引下,給予患者精準之注射治療搭配部分神經阻斷,緩解疼痛問題。

 

陳秉澤醫師具有肝膽腸胃外科專科醫師、骨骼肌肉超音波醫學會醫師、手外科醫師、疼痛科醫師及乳房醫學會專科醫師等多項專科醫師執照,多項專科的經驗,更能為民眾的疼痛做最好的診治,像是有時候右肩疼痛治療了一段時間,但是效果不好,這時也要考慮是不是可能有膽囊發炎的問題,因為這些民眾可能會一直覺得自己是胃痛,從內而外整體的考量,希望帶給民眾最好的治療品質,歡迎有相關問題的民眾可以前來就診諮詢。

更多 衛教文章